“老师,我和你说,我家孩子在家里的时候都不听我的,老师您说一句胜过我说一百句!”远的不说,单单是昨天和今天这两天,我联系两个家长让其在学习上督促孩子,两个家长的口径出奇一致。但我觉得家长的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
前一个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四个月“寒假”中,这位学生的语文课本一大片空白,很多课本中的页面并没有记录听网课的蛛丝马迹。这位同学的家长在和我通电话的时候,她表示自己在孩子面前都没有任何威信可言,她在家里说的话完全和无色无味的空气一样,毫无作用。
后一个学生,每天我都在向他的家长讨要作业,如同催讨民间高利贷一般。但是,这位家长表面上看起来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在意,可是这位家长在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基本上一直在充当“甩手掌柜”。
以上这两个家长,可能平时工作非常忙,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忽视了自己孩子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成长。在这两位家长看来,老师是万能的,老师的话对学生来说就是“圣旨”。甚至在他们看来,在家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听网课,也应该是老师的“分内之事”。
其实,很多老师对这种学生及家长一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师不可能一下子修炼出传说中的“分身术”来,一下子变出几十个“身外化身”跟随每一个学生到家里,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认真听网课。所以,如果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的作用没有完全挖掘出来,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十有八九会一团糟。
我们来看第二位同学在家里写的作业:有人可能会说,这孩子简直就是当“医生”的料,写的字很让人费解,看起来很费劲,医生不也是写相类似的字吗?但揶揄归揶揄,这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据我所知,和学生家长的溺爱、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老师说一句胜过我说一百句”? 作为一线老师,我想告诉家长:家长自己的这个“锅”千万别甩!家庭教育的“锅”全部甩给学校的老师,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家长。一个家长可以很忙,甚至忙的脚跟不着地,但一天24个小时之中,总会有闲暇的时刻吧?
有些家长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的时候可能很累,但是在这个很累想休息的一段时间,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话听进去而不完全依赖老师呢?作为一线老师,我对这种款式的家长有以下一些建议:
孩子要听网课,什么时候听网课最好?当然是家长在场的时候,孩子才不会“乱来”。虽然有些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听我的话”,但是敢在家长面前不听网课而在明目张胆用家长的手机玩网络游戏的,应该算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的手机应该用来上网课的,也只能用来上网课,如果家长的手机成了孩子手中的“游戏机”,那么家长还不如让孩子碰都不要碰智能手机!
所以,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精打细算”,尽量让孩子合理规划一天当中的学习时间: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上网课,什么时候做作业,最好让孩子参与制定一天的作息时间规划,一旦孩子在这些方面形成一种既定的习惯,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会在学习上“无须扬鞭自奋蹄”。
白天,家长在单位上班上了一整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可能会做什么?很多家长要么坐着看手机,要么躺着刷朋友圈、要么卧着刷一些小视频平台的视频等等,孩子的学习估计完全成了“身外之物”。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孩子凭什么不能好好做作业?”
“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情,凭什么让我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老师学生教得好有奖金,凭什么让没有奖金的我帮他看学生的作业?”
……
一些家长理所当然的“凭什么”,直接蚕食了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孩子自然也成了传说中的“乒乓球”——孩子在家的时候,家长懒得看孩子的作业;孩子来到学校,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相关学生家庭作业只字未碰,自然是暴跳如雷。但是暴跳如雷之后联系家长,家长明显没有任何态度,于是针对这孩子学习情况的“佛系教师”应运而生,老师会想:家长都不在意,我着急有什么用?
当一个老师对某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比体罚某个孩子更容易让相关的孩子受到伤害。因为在孩子老师的“选择性失明”中,他们已经种下了自暴自弃的“种子”,这种子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拔掉,那么这个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肯定会遇到数之不尽的“绊脚石”和“中梗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做的事情,不是撂担子,而是挺起自己的“铁肩膀”当好孩子的榜样。孩子的字写得不像样,家长可以和孩子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更工整更漂亮:家长输了孩子会树立起信心来,家长赢了孩子不服气的话就会和家长继续“竞争”到底;孩子看课外书看不下去,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把书读进去,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孩子作业都做完了之后,家长可以陪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陪孩子巩固当天的学习任务,可以陪孩子挖掘学习中的一些乐趣。
充满智慧的家长,当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将家中一些类似手机、电视之类的电子产品束之高阁。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知道有一名非常牛的才女叫武亦姝,这位女生在小学的时候也是自律意识不怎么高的孩子,但是她后来却能够在诗词大赛上大放异彩,成为人人羡慕的“国民才女”,高考之后她顺利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985大学——清华大学。
我们很多人知道武亦姝是“国民才女”,我们很多人也都知道武亦姝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是我们很少有人知道,武亦姝的爸爸在下午四点半回来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把手机调为关机状态,回家后的武亦姝父亲心无旁骛陪孩子学习。榜样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老师,孩子读五年级了,但我小时候只读到三年级,您让我怎么督促孩子学习?”
“老师,我只读到初一就毕业了,孩子现在的作业,我都看不懂,您让我怎么办?”
“老师,要不你打个电话给我孩子,你在电话里对他进行教育,我实在没办法啊!”
……
家长,是一种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的“长”,这一点确实是一大遗憾。很多家长,甚至他们还没做好当家长的准备,孩子就已经很大了,转眼间孩子可能就快要接近小学毕业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一名家长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闻不问。家长虽然在“制造”孩子的时候不需要培训,但是在孩子诞生之后,家长或多或少应该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
文凭达到小学三年级的家长怎么了?难道就不可以继续跟着孩子一起学吗?孩子回家后,家长让孩子把老师当天教给他的知识重新教一遍家长,让孩子过一过当“小老师”的瘾,让家长自己重温当小学生的情景我觉得并不丢脸,而且是一种睿智的表现。因为这种“自降身价”的行为,既可以修复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温故知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家长去学习了会掉一些肉吗?肯定不会!一个懂得终身学习道理的家长,是最可爱的家长;一个明白终身学习重要性的家长,是最有责任心的家长;一个一心想着终身学习的家长,这种家长的孩子肯定会有出息。
不管家长小时候的家庭情况如何糟糕,经济条件如何拮据而辍学,现在就算为了孩子,也应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论常识,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更是会让家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中受益匪浅。
多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对大部分家长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如果家长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家庭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培养孩子的具体实践中,并能够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反省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喜和悲,不断让自己的家庭教育变得圆润起来,那么何愁孩子的成长会出问题?何愁孩子不会听自己的话?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亲自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常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实和庖丁解牛的“套路”是大同小异的:庖丁知道牛的生理结构,所以他在解牛的时候迎刃有余;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摸索出教育孩子的规律,孩子的成长成才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旦答应了,对于家长而言就必须竭力去做到,千万不要怀着“我只是骗他的”、“我只是哄哄她”这样的态度。一旦一次或者两次甚至多次用到“善意的谎言”,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自然就荡然无存。
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应该都比较熟悉。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让孩子不要在集市上哭哭啼啼,就假装告诉孩子“回去后要杀猪给孩子吃”。后来曾子回去之后直接兑现了妻子的诺言。损失了一只猪,但曾子在家庭教育方长沙代妈哪家好面却树立了教科书一般的典范。为人父母,当如曾子!
家庭教育之路可能会有一些坎坷,但是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想着把所有的担子都卸给孩子的老师。求人不如求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合理规划时间、当好孩子的榜样、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论“充电”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时刻反思等方面重塑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唯有多举并措,孩子的成长成才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