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点文化的人几乎无不知管仲这个人,但是更多人只知道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位善打贸易战的经济学家。
这里我跟大家重温一下齐相管仲亲自策划的五场贸易战,希望我们在看故事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有时候历史会惊人地相像,能以史为鉴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懂得历史就不好把握今天。
第一个故事先从成语“齐纨鲁缟”说起。公元前684年,一直想春秋称霸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准备讨伐鲁国,但介于鲁国也很强大,于是问宰相管仲有什么好办法。管仲就提出先打“贸易战”。
当时的齐国和鲁国都生产一种白色丝绢,在齐国叫纨,在鲁国叫缟,这就是齐纨鲁缟。既然鲁国有点实力,那齐国就必须先削弱鲁国的实力。削弱的办法就是要在齐纨鲁缟上做文章。
按照管仲的计谋,齐桓公带头在全国停止穿着齐纨为面料的衣服,只穿用鲁缟制作的衣服。于是,鲁国商贾大量收购鲁缟“出口”齐国,鲁国国民弃粮织缟,全民织缟的结果是鲁国粮食产量锐减。
一年以后,齐国突然宣布不再向鲁国购买布料制作衣服并大幅提高粮价,结果鲁国一边大量缟布滞销过剩,一边陷入粮食短缺危机,鲁国不得不拿出大量钱款向齐国高价购粮,导致经济崩溃,国力衰退,最终败给齐国。
第二个故事就叫“买鹿制楚”。鲁国归了齐国后,齐桓公又想伐楚国,可楚国比鲁国还要强大,齐桓公又问计于管仲,管仲故伎重施,让齐国人向楚国人高价购鹿,楚国人终因捉鹿荒农时,重蹈鲁国覆辙,齐国再次轻松拿下楚国。
在拿下鲁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前,齐桓公也是听从管仲同样的计谋拿下莱国、莒国、衡山国和代国这些小国的。后面的三个故事就叫“莱莒之谋”“衡山之谋”和“买狐降代”。
先看“莱莒之谋”。齐桓最开始想收并莱国和莒国两个小国,问管仲这回买什么?管仲说,这两个小国都盛产柴火,我们抬高柴火价格就可以。于是见利忘本的莱国和莒国全民砍柴卖给齐国,结果可想而知,二年后,齐国停止买柴,莱、莒两国请服。
再看“衡山之谋”。齐桓想制服衡山国,管子说:“您让人高价购买衡山的械器,燕、代两国必然跟随购买,秦、赵两国也会抢购,衡山国的械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于是,“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十七个月后,齐国与衡山国断交。燕、代、秦、赵四国也与其断交。衡山国此时械器已卖光,鲁国入侵衡山之南,齐国入侵衡山之北。衡山国王“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最后就是“买狐降代”。齐桓公想讨代国,问代国产什么?管仲说产白狐皮并建议齐桓公抬高价格购买代国的白狐皮,引发代国全民捉白狐,甚至捉尽了白狐,“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荒废了最根本的产业,国力下降,当离枝侵犯它的时候,只好投奔齐国。
看完这五个故事,我们想到了什么?如果我们光去忙着给外国人生产大量的低端商品赚些眼前的辛苦钱,而忘记了科技创新和供给侧改革,我们还有没有未来?如果我们光靠盖房子炒房子赚钱,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的财富都压到房子上,丧失了对其它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消费能力,中央倡导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囯内囯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又如何实现?
附“齐纨鲁缟”“买鹿制楚”“买狐降代”“莱莒之谋”“衡山之谋”原文(原文均来之《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齐纨鲁缟”原文——
桓公曰:“鲁梁之于齐也,千榖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管子对曰:“鲁梁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眼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曰:“诺。”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绁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管子曰:“鲁梁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公曰:“诺。”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买鹿制楚”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于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莱莒之谋”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莱、莒与柴田相并,为之奈何?”管子对曰:“莱、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以为币,重莱之柴贾。”莱广州代妈的要求君闻之,告左右曰:“金币者,人之所重也。柴者,吾国之奇出也。以吾国之奇出,尽齐之重宝,则齐可并也。”莱即释其耕农而治柴。管子即令隰朋反农。二年,桓公止柴。莱:莒之籴三百七十,齐粜十钱,莱、莒之民降齐者十分之七。二十八月,莱、莒之君请服。
“衡山之谋”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买狐降代” 原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管子对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管子曰:“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壹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离枝闻之,必侵其北。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公因令齐载金钱而往。”桓公曰,“诺。”即令中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民。”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齐未亡一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