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房颤患者人数约有800万之多。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因此,设立“房颤日”的目的,旨在让公众关注房颤卒中的危险,提升公众对房颤这一疾病的创新临床解决方案的认知水平,推动房颤的早诊、早治和规范化诊疗。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跳频率或节律异常,心脏电信号变得快速且没有规律,心跳加快,常在100次/分钟以上,可以是间断发作性的,也可呈慢性病程,
房颤的危害
01致残率高。
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倍!3/4患者中风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02致死率高。
病死率是非房颤导致中风的2倍。
03易复发。
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下降。护杭州代妈佣金高心爱脑,远离卒中,其实房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栓塞,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房颤导致中风的血栓90%来源于左心耳,预防卒中成为房颤的首要任务,预防房颤卒中的常见方法
01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
房颤导致脑卒中,“防”大于“治”,而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是正确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药主要分为两类:传统抗凝药和新型口服抗凝药,都能有效预防房颤引发的脑卒中。服用传统抗凝药(代表药物:华法林)经济实惠,但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而且,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饮食方面禁忌比较多,用药期间需要多加注意,因此,对于老年或依从差的患者来说,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用药过程比较简单,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用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饮食方面的禁忌都相对比较少,但是在适应证上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存在二尖瓣中重狭窄或已经接受过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是不能服用此类药物的。
02
导管消融(节律治疗)
目前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最主要的手术技术,导管消融技术与药物治疗相比,能有效破坏房颤的维持病灶,减少房颤的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左心耳封堵(源头治疗)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阻挡90%以上的血栓来源,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而且对于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不需长期抗凝,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
其优点是:微创治疗,不开刀,创伤小,仅通过一根4mm的传输装置将事先备好的封堵器置入左心耳部位,通常这一过程患者不会有特殊不适;手术平均1小时,住院时间短;成功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房颤患者,可以不再终生服用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风险。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