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八十四:朱子《清邃阁论诗》谓:“古人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一日作百首也得。”余谓北宋之词有句,南宋以后便无句,如玉田、草窗之词,所谓“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文献学家,宋代理学在朱熹手上发扬光大,逐渐成为后世朝代的统治思想。
朱熹在《清邃阁论诗》中说古人诗有句,而今人诗无句,这是批判当时诗坛的不良风气。而王国维所说北宋词有句,至南宋之词无句,这话有些失之偏颇,在后面会具体说到。而王国维说的张炎、周密的词真的如流水账一般“一日作百首也得”吗?当然不是了,或许这二人的词不如东坡、稼轩、淮海、永叔等大家,但平心而论,他们二人的词并没有不堪到读不下去的地步,其中也有可观之处。
楚乃古时伤心地,屈子投江,湘妃泣竹,望之而起悲情,而楚地有回雁峰,雁往此南飞。江天空阔,暮色渐起,恍然间想起惊散离群,怅叹万里遥遥,孤羽难飞。孤雁望寒潭而顾影自怜,周遭却是枯草净沙,水连天远。天地之大,恍若只剩我独飞。孤影徘徊,寒草萧瑟,悲戚散播于水天之间,却无人识得。多少叹喟,尽在其中。张炎为南宋遗民,相思为何,不言而喻。
“残毡拥雪,故人心眼”用汉时苏武和雪吃毡,不愿投降匈奴之典。这里犹言孤雁误了传书,然而书不传,向往故国之情仍在。一种坚贞之意,伴和着雁的哀声和孤影,在天地间回旋。
光阴渐长,羁旅之愁也随着光阴变得悠长。“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陈皇后被汉武帝幽禁在长门宫,此处用其典。长门深夜悄无人,锦筝轻抚知怨谁?伴侣似乎仍在,一起双宿芦花。怀念往昔种种,却见今日形只影单,怎能不感慨万千。
整首词紧扣孤雁,上阙以雁形描绘孤苦,从空间上言悲愁广邈,下阙以雁声传哀怨,从时间上言苦恨之绵长。其悲愁之意若山间幽泉流转不息,几经回环、升华、绵延,在人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诗人坚贞不屈的信念,让人感叹。
张炎晚年极为潦倒,却矢志不渝,不忘旧朝。诚然,他的词不如其他北宋名家,其词论也有很多商榷之处,但对其佳处还是不可轻言“一日作百首也柬埔寨代妈补偿金得”的。
诗人的好友陈允平应元朝征召,北往至元大都为官,这首词是送别之作。纵观全词,上下阕情思流转,深意蕴含,意境或壮阔、或萧索,轻轻转换,挥洒自如,不仅道出了送别友人的难舍之意,更是委婉说出了自己对他的复杂情感。
这两首词,寄亡国之恨于雅韵清音,其中亦有佳处,不可轻下断言,用所谓的“一日作百首”来评价,殊未公允。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