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清浅
电视剧《风起陇西》里,孙令和阴辑是同事,同在司闻曹工作,其中阴辑所在的司闻司还是孙令姐夫冯膺直接管辖的部门。两人都是油滑之人,但孙令的油滑只是表面,实则是个有底线的人,而阴辑则表面正经,实则里子油滑。所以,刚开始时可能孙令会让人讨厌,但到了后期就会让人有所改观,甚至觉得此人有几分可爱,而阴辑则相反。
孙令原来只是主记室从事,也就是主记事这个部门的普通员工,工作任务是搞总务后勤。后来辅汉将军李严从丞相诸葛亮那边接过司闻曹后,对司闻曹来个大洗牌,一批人被撤职,一批人被降职,一批人原职留任,但罚俸禄,只有少数人升职,其中就包括孙令。
孙令之所以能成为少数幸运儿,在洗牌中从普通员工进入管理层,当上副司尉,就在于他的世故圆滑。从他劝说自己姐夫要识时务,赶紧投靠李严以及见了领导总是一套套拍马屁话术来看,早在劝说姐夫前,他应该就对监督司闻曹的中都护属参军狐忠开展了示好活动。正是活动了一番,深得李严心腹狐忠的欢心,所以才得以升职的。至于李严这样的大人物,他倒是想接触,但以他的身份还没这个资格,所就只能从狐忠开始。
关于孙令的油滑,有三件事情足见他在这方面的“实力”。
一个是劝姐夫改立门庭,跟诸葛亮、杨仪说再见,抱紧李严大腿。
一个是第一次见李邈时的反差。当李邈来司闻曹报道时,孙令并不知道对方是新上任的西曹掾李邈,以为是哪里来的打探消息的普通人,态度不是很友好。知道对方身份后则立马转变脸色,笑吟吟表示欢迎,负责后勤的他还招待十分周到。
一个则是对荀诩的态度。孙令跟荀诩都是负责内务,同属李邈管辖,但孙令并不是很喜欢荀诩,原因或许是因为他觊觎荀诩的工作岗位。他曾跟冯膺表示过,说靖安司不错,成天就管管治安,收收杂费,想去靖安司发展,在主记事抄抄写写的,没意思,也没前途。可冯膺却说他不合适,荀诩是最合适的人选。孙令却说依他看荀诩就是个窝囊废,甚至怀疑荀诩跟被怀疑叛变的陈恭是一伙的。
哪怕是荀诩从天水回来后,被奉为英雄,孙令还是打心底里对荀诩有意见,尤其是荀诩在晨会上跟李邈一起说出烛龙的事,让冯膺无法对街亭情报案结案后,更是恨荀诩。为此还在冯膺面前说荀诩一回来就跟姐夫玩这手,真是小人之心。之后还开始时刻注意荀诩一举一动。但不管内心多记恨荀诩,孙令见了荀诩时,表面上都是笑脸相迎,丝毫让人看不出他对荀诩有意见。
然而,这个会为个人利益在斗争中摇摆的滑头却不是个为了利益毫无底线的人,他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当冯膺被诬入狱后,孙令在严刑逼供下始终不肯为了个人安全陷害姐夫,坚称他姐夫是被诬陷的。也正是这一点让这个人物显得有几分可爱。
而阴辑则是表面正经,看着有那么点可爱,实则利益面前就没有南宁代妈公司底线可言。作为司闻司司尉,负责情报搜集的他,跟孙令一样是司闻曹的老人了。当李严对司闻曹进行大换血时,他也曾担心自己被换掉,为此还跟军谋司司尉高堂秉发过牢骚,说看这阵势就是要把咱们这些老人都换掉,你看吧,迟早要轮到咱们。但即使是抱怨,他也没有像孙令那样去巴结狐忠,而是站在冯膺这边。
当荀诩在案情分析会上说出烛龙的事,搞得街亭情报案无法结案时,阴辑也很生气,跟孙令一样生气,说这荀孝和(荀诩字)就是个惹祸精,还叫高堂秉不要跟荀诩走那么近。面对高堂秉不敢苟同的态度,认为这跟询诩没什么关系,不过是就事论事时,阴辑却继续阐释自己的高见,说诸葛丞相遭到过弹劾,现在李严又在搞西川士族联名弹劾了,不久必见分晓,荀孝和现在这样搅和,搞得街亭情报案结不了案,不是又给李严这边把柄了嘛,毕竟诸葛丞相就是因街亭情报案被弹劾的。高堂秉说这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咱们只是个普通打工人,看不清的浑水别蹚。阴辑还是不依不饶,说这司闻曹本来就够乱了,荀孝和一回来更乱了,西头本就像搞倒东头,这回东头更没好日子过了。
从一堆怨言里,阴辑仿佛是在为诸葛亮和冯膺鸣不平,实则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之所以没去讨好李邈、狐忠,是因为担心哪天诸葛亮复起,到时无立锥之地。因此,当李邈找到他府上时很紧张。李邈来找他确实是在拉他,但跟他所认为的冯膺的拉人方式不一样。冯膺的方式是请他跟高堂秉在紫烟阁喝一杯,提升亲密度,而李邈则是威逼。
李邈一进屋就挖苦阴辑,说他放着城南的大宅子不住,却住在这么个又小又简陋的地方。阴辑当然知道对方的意思,不过是想通过揭其短,逼他加入李严阵营。他没有立即认命,也知道辩解无用,李邈既然说出了城南宅子的事,想必是打听清楚情况了,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有那么个房子,不住那里是因为太远,而现在住的小地方离司闻曹比较近。
李邈并没有因这样的解释和热情款待就放弃攻击,又是说李严分派他进入司闻曹可不是让他下闲棋冷子的,他进入司闻曹月余了,但工作成效不明显呀,又是问阴辑李严将军坚持休养生息,可诸葛亮却坚持伐魏,对此有什么看法?阴辑是个聪明人,可不敢妄议高级别的人,说属下向来只是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这对国家大事都是浑浑噩噩的,哪有什么看法。
李邈一再说李严的部署计划,说接管司闻曹只是这盘大棋的第一步,接着要扳倒杨仪,再接着把诸葛亮也拉下来,还说只要你我同心,何愁大事不成。这些话可谓十分敏感,阴辑自然不接,仍坚持自己是个小小司尉,对方说的事情太大了,他听不懂。
直到李严拿出证据,说这些年你伪造指令,利用司闻司这条情报线向吴魏走私牟利的账目都在上面了,这上面可是一笔笔都记录得很清晰。这烛龙利用谷正这条线向曹魏提供机密军情,你也在利用情报线,这也太巧合了吧。这不明摆着诬蔑自己叛变吗,虽说他是利用情报线走私了,但绝无通敌叛国之心,故坚决否认。看着对方仍不倒向自己,李貌又搬出李严,说要把阴辑抓到李严那里。
阴辑知道,现在正是李严和诸葛亮明争暗斗激烈的时候,只要李邈把他抓到李严那里,不管他有没有通敌叛国,李严都会按照叛变处理,这样又可以为打倒诸葛亮增加点料了。本是想自杀以证清白的,奈何他没谷正的勇敢,下不了手,最终只能向李严投降。
背叛冯膺后,阴辑可没就此跟冯膺划清界线,表面上还是忠诚于冯膺,且在叛变后还是按照约定去参加冯膺组织的饭局。只是因李邈的耽误迟到了,但阴辑只是表示了歉意,并没什么反常举动。对这姗姗来迟者,冯膺、高堂秉也没觉察出异常。
从孙令、阴辑的表现来看,孙令也只是世故圆滑,却不是两面人,至少对自己姐夫很忠心。而阴辑则是两面人,表面上很忠心于冯膺、诸葛亮,其实早就在李邈的威逼下叛变了,当李邈下线后,他又反过来效忠于冯膺,是棵典型的墙头草。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娱乐生活!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