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微信号码
微信号: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以上二维码 或 手工输入以上微信号加我
一定要告诉我【从大洲助孕看到的】否则拒绝
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珠海代妈 -> “问题”孩珠海代妈招聘子成长记 · 记录我最亲爱的孩子
“问题”孩珠海代妈招聘子成长记 · 记录我最亲爱的孩子
【应聘提醒】 凡是以任何理由向求职者收取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建议多家咨询对比,寻找有通过身份证+执照验证的招聘信息。
会员级别: (到期时间:终身)
置顶情况: 未置顶
公司名称:
认证情况:

未上传身份证+营业执照

未通过身份证+营业执照认证

应聘电话: 打电话给我时,请一定说明在  珠海代妈  看到的,谢谢!
联系微信:
  • 只要会打字,动动鼠标、传点图,就能在1分钟内拥有自己独立的代妈站(PC+手机版)点击右侧立即入驻 →
点击注册图片

  这篇文章是一位妈妈的用心记录,记录孩子转园来到李跃儿芭学园前后的成长过程。

  妈妈感叹:“选择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事,本质是选择懂得孩子的老师。”

  懂得是最好的爱,希望更多孩子被大人懂得。

  文/米虫(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家长)

  01

  “有问题的孩子”

  2018年4月一个下着小雨的早上,我被通知去幼儿园和园长沟通。

  一见面,对方就非常严肃地说:“你家孩子在幼儿园存在很多行为问题,譬如不能参与正常的教学过程,总喜欢一个人在边上玩玩具,还喜欢自己跑出教室,满走道乱跑,老师和他沟通,他仿佛听不见。”

  边上的主班英国外教同时补充:“因为他这样的表现,所以他是班上唯一一个拿不到贴画的孩子,并基于这种现象已经持续比较久,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看看”。

  “医院精神科可以看类似的孩子,检查下他有没有生理上的问题。我们园里也是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希望早发现问题,早帮助他。另外一个班就有个孩子我们发现不对,去医院检查智力是有问题的……”,一旁的幼儿园督导补充着。

  听到这里我已经泪眼婆娑,我的孩子怎么会是他们眼中有问题的孩子,而且我一想到他这么一个小小的人在幼儿园里被当成有问题的孩子对待,他该有多伤心。

  其实开年来陆陆续续收到园里几次反馈,主要就是孩子不参与学习,跟不上,喜欢独自一人。我猜想是因为去年几个月刚上幼儿园,生病老请假跟不上,对此在家里也抽出时间来学习,也看到了一点进步。

  可是当我怀着希望问询外教主班时,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没有进步,一直没有”。

  当我走出园的时候,心情无比沉重,真的要带我那可爱的孩子去医院吗,真的要让他被贴上一个标签被治疗吗?

  02

  选择相信,缘起芭学园

  带着这个困惑,我想要询问专业人士,可能从我内心是希望幼儿园说的是不对的。

  我找到同事的爱人,她是斯坦福心理学的硕士,尽管不熟悉,我也匆匆忙忙加了她微信,冒昧地发了很多我家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过去,简单说了下幼儿园对我家孩子的反馈,小心翼翼地问出“你觉得我家孩子有问题吗,要不要去医院?”

  她看过之后回复说,从照片和视频看来孩子很好,是没有问题的。

  看到她的回复,我的眼泪又控制不住流下来,得到支持的感觉真好。接着微信那头又发过来一个链接——『成长的秘密-校园里的独行侠』,“推荐你看看这个。很多机构其实不懂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甚至给孩子贴标签,还要按标签治疗。你先看看这个视频,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

  我打开那个视频的上集,镜头里是一个和我孩子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一个人安静玩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总是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她才会回应老师。

  大李老师注意到她的情况,和她一起玩耍,聊天,慢慢走进她,想要帮助她建立社交和融入团队的能力,上集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心里一颤,这跟我孩子多么像,总喜欢一个人,那后面怎么样了呢?我打开下集,在大李的帮助下小女孩有了第一个好朋友,以及渴望和珍惜友谊的过程。

  视频的最后是,两年后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开朗和拥有很多友情的孩子。看到这里,我一下有了信心,同时也被纪录片里的幼儿园氛围和大李所打动。

  紧接着的周末家庭会议和家人做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复盘,分析造成当前局面的原因。

  1. 家庭方面: 入园准备不足,没有意识提前培养孩子社交、团队、规则意识,生病请假太多影响团队融入。

  2. 学校方面:不懂得如何有效引导孩子,给孩子贴标签 ,教学进度太快让孩子因为跟不上而失去信心(3岁第一个学期已经把26个字母教完,开始练习书写和算数,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3. 孩子方面:自我意识的确比较强,容易沉浸。同时也统一了一家人的认知——我们选择支持和相信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我们要帮助他,“从培养幼儿园社交,丰富课外的活动,学习大李的教育理念开始。”

  作为一个执行力超强的狮子座,说干就干。马上从京东定了大李的教育三部曲,关注大李的微博,报名了芭学园的亲子艺术营。

  在拜读大李老师书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大李老师也在教育上走过弯路,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才和教育事业结缘。很多案例故事分享都深深触动我“幼儿阶段的教育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我们一定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坚定地支持他!

  03

  亲子艺术营的邂逅以及最重要的决定

  2018年的五一小长假,我们报名了芭学园的艺术营,邂逅了温柔的龙毅和活泼的小秦。这三天我惊喜地发现我家孩子竟然可以部分参与到课程中,也从两位老师那里看到了她们对孩子的尊重、关注和爱。

  我们一起做了泥巴画、陶塑,用野花染布做香包,一起徒步采摘草莓桑椹,一起做五彩蛋,戏剧演出。也聊了很多,关于温柔的坚持,对规则的建立,男孩体能和精力要通过体能运动来释放等等,我发现她们真的懂孩子。

  让我更触动的,是一起参加亲子艺术营的几个芭学园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善于解决冲突和矛盾。

  从鹅和鸭农庄回来,心里有了强烈的念头,我必须转园。感恩小秦和龙毅帮我介绍,进入了一个半月的等待入园的通道。

  另一边原来幼儿园的情况进入激变阶段,外教主班迟迟没看到我们拿回来医院的说明,对孩子也越来越没有耐心,经常拍摄孩子独自一个人玩玩具的视频给我(希望证明孩子是有问题),也会从孩子手中抢走他在研究的工作材料和教具等。

  每天早上送孩子入园变得越来越艰难,“妈妈,我真的不想去幼儿园”,看着这可怜的小人儿在家里越来越沉默,往日快乐和笑容都从他脸上消失了,我心如刀绞,度日如年,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盼着可以收到芭学园的电话。

  04

  入园:和东芝一起并肩作战

  终于在初夏一个明媚的上午,收到芭学园招生老师的电话,有名额了,让我去和主班老师见面聊下。那时心里那个激动难以言表,我和孩子爸爸赶紧请了假,带着浩浩赶去见面。

  有了一次失败择校的经历,已经带给孩子心理影响,不敢再冒险也不能有任何闪失了,绝对不能了。

  那天中午初见东芝,感觉还是一个略腼腆的女孩子,还有点小严肃。我很焦虑地和她交流孩子的情况,问了很多如何解决当前局面的问题,她的反馈是不紧不慢,温柔的,但给予我信心。

  聊了快一小时,看我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了,东芝就带着浩浩去玩,浩浩高高兴兴地去了(芭学园有很大的沙坑、小动物养殖、大型滑梯秋千这些户外游乐区,孩子们看到简直是“老鼠掉进米缸”)。看着他们两个手拉手离开的背影,我长长地舒了口气!赶紧和他爸爸办理了入园登记,生怕进入芭学园的机会会消失一样。

  回来和同事的爱人汇报这个好消息,她开心地祝贺我“能去到芭学园真是好幸运呀,恭喜你!”看着她来自大洋彼岸的回复,心里觉得特别暖。

  芭学园有“一天的家长陪园”传统,用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清晰记得那天刚进班级,我就被热情的孩子们给围住了,她们问我各种问题,每个小脑袋都有自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眼神清澈而明亮,让我一下子就感觉浩浩好像和他们是一样的,二十几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

  不过让我最吃惊的是,这些有各自想法的孩子在一天的幼儿园生活中可以有秩序地自己归位工作材料,自己领取餐具,自己独立盛饭吃饭,归位餐具,自己刷牙漱口,归位毛巾,午休自己穿脱衣服。

  “基于规则和秩序下的自由表达”是我对芭学园陪园那天最大的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下那天浩浩也变得有序许多,他对班级里的工作材料非常感兴趣,一直在探索。期间副主班小汐也一直关注他陪伴他。

  接下来的一周,每天都可以收到小汐老师的电话,给我介绍浩浩的情况,一开始心情总是很忐忑(因为之前的幼儿园来电话永远都是坏消息,接幼儿园电话讲真都有心理阴影),但是电话那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浩浩今天自己工作得很好,浩浩今天可以自己拿餐具和归位餐具了。

  渐渐的,我的心也放松下来,一周后我惊喜地发现浩浩竟然自己在家里会穿脱衣服了。那天东芝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浩浩正在和大家一起认真地晨圈,文字“浩浩和我们一起晨圈了”,我的心顿时感觉很暖。

  下午我收到了东芝的来电,对浩浩的情况提到了幼儿园和家庭共育的建议,“我注意到浩浩姥姥每天来接的时候都会给他拎书包、水壶,让他坐童车,我建议这些都让浩浩自己来做”,清晰简单的建议,容易落地。感谢他姥姥的支持,于是入芭学园两周后浩浩自己背书包、水壶,自己走路,也不闹着要背和抱了。

  05

  第一阶段的反复

  浩浩的变化让人惊喜,还体现在周末的球课上,从满场跑不上场,教练一对一跟着,到逐步跟上课程要求。每一天每一周都有成长和进步,期间断断续续从东芝那里也听到了好多故事。

  1)关于归位

  开始浩浩总会把工作材料弄得到处都是,并且不归位,而且特别享受哗啦一下把东西都散开的感觉。东芝会蹲到他面前要求他进行归位,浩浩开始的时候就会撒泼耍赖,“太多了我没法归位,不是我搞的……”东芝陪着他和他沟通,一直到归位为止。好几次甚至两个人都错过了吃饭的时间。

  得益于这样坚持了几次,浩浩就逐渐有了归位意识。在东芝的建议下,家里的玩具也同样要求浩浩自己归位,保持和幼儿园的一致,家里也用“温柔的坚持”,家里园里的共育很快取得事半功倍的收益,自此浩浩学会归位。

  东芝常说,父母的说教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做管用,当在家里和孩子沟通几遍他都没有去动,那就真的需要停下手上的事和他一起去做。

  2)午睡起床后的点心

  浩浩是个睡特别晚的孩子,跟我和他爸爸工作忙碌有关,他总想等我们回家玩会再睡,就导致每天睡得特别晚。第二天幼儿园午睡永远是起不来那个,有时甚至要睡到下午近3点,园里吃点心的时间一般是午睡起床后2点到2点半,因此他总是会错过点心时间,然后又哭又闹。

  东芝会平静地告诉他,如果午睡起来太晚就会错过吃点心的时间,就没有办法吃到了。浩浩哭闹几次后逐渐理解了这个规则,后面一段时间只要午睡起床时间一到就立刻起床,生怕错过点心。

  这种秩序和规则的意识在这一年渐渐深入浩浩心里,逐渐他可以像成人一样对话,而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往地上一躺,或是撒泼耍赖。即使是在游乐场,约定好时间,他也可以按照约定遵守承诺。

  3)带头破坏规则

  好日子没过太久,浩浩出现了反复。

  那是秋季开学,柠檬班好些大柠檬都升入了彩虹班(李跃儿芭学园的幼儿班分为3-5岁混龄班和5-6岁同龄的彩虹班),然后又入园了十几个2-3岁的小小孩,浩浩忽然就变成了哥哥。刚入园的小小孩,因为分离焦虑和尚未适应,会哭闹,也还没有建立起秩序和规则,把东芝她们几个搞得人仰马翻。

  就在这时浩浩出现了反复,带了一波小小孩开始破坏规则,又回到了几个月前刚入园的情况,还满教室乱跑。在家里也同样自我意识非常强,你要他做什么,偏不做什么,就要和你作对,显示他自己的力量,这个小人仿佛要用尽自己力气证明他的力量可以匹及成人。在课外的英语课程里带头破坏课堂秩序,把脸贴地上不听课,把老师都气哭了。

  这段时间从秋季开学陆续持续了快两个月,老师们又要带刚入园的小小孩,又要引领浩浩,着实头疼。

  这期间东芝和我每周都会有两次通话,互相打气,深入分析浩浩出现反复的原因(判断和几个因素相关:他刚熟悉并适应了班级环境,接着暑期班里大孩子升学、秋季小小孩刚入园,新的班级秩序和氛围正在建立;他到了4岁,开始试验自己的力量、挑战成人;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等)。

  每分析一个原因我们都会对应讨论一个措施,“适当关注”“坚持规则秩序”“对小小孩的引导,避免跟风”等,两个月后我们发现浩浩又恢复到理解秩序和规则的状态。

  这次反复的经历,后来回想起来非常有意义,它起到了巩固浩浩行为的重大作用。

  4)关于不坐校车

  浩浩不肯坐校车,每次到坐车时间,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在阅览区看书,或是跟老师说我不要坐。东芝想了好多法子,譬如想让他体会下坐不到车、留在园里的感觉,可是每每到车要开走的时候,浩浩就不穿外套不拿书包水壶飞奔下楼,赶着点坐上车;又譬如排着小火车去坐车,中途他却自己跑户外区去玩了,让园里其他老师给带去坐校车。

  为此我们也一起研究了很久,换各种方式引导,告诉浩浩如果赶不上校车姥姥来园里接会非常累,如果不坐校车要自己一个人留在班里过夜等等,希望他理解。

  过程中东芝有时会和我开玩笑,说浩浩仿佛用尽了她的耐心和智力,管用的法子顶不过3天,而且浩浩还会见招拆招。我也会开玩笑地回应她“浩浩或许就是来修炼你们的,给你们的教育能力实践升级。”

  经过4-5个月每天的斗智斗勇,浩浩终于认可要坐校车的事情,可以顺利地去坐车,把东芝乐坏了。事实证明,坚持耐心地引导对孩子一定有作用,只是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

  5)户外时间不肯回来

  浩浩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很困难,每每孩子们都回教室了,他还一个人在外边玩耍,完全忘记时间。东芝引导浩浩我们是一个集体,需要在一起,我们可以约定一个时间,时间由浩浩来决定,然后到时间就归队,因为浩浩对于说好的事情总可以兑现。

  对于要集体行动方面,浩浩刚开始不参加晨圈,也是东芝日复一日地坚持,慢慢帮助浩浩真正融入了集体。

  后来每当家里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也会提前或是当下和浩浩商量时间并约定,这个办法特别管用,过程中孩子也感受到了尊重。

  在整个家园共育的过程里,我感受到更多的彼此互助、鼓励,以及老师们对浩浩的爱,这样的爱滋养着浩浩。

  无论是校车老师、晨检老师、艺术课老师还是班级老师,她们都喜欢浩浩,浩浩也热烈地喜欢她们。浩浩班里有个小魏老师,神似孙俪,孩子们都爱她,浩浩叫她小魏妈妈。每天早上老母亲送浩浩入园,中间还各种舍不得妈妈啥的,只要一看见小魏,直接飞奔过去热情拥抱,完全无视老母亲,我也只能默默识趣珠海代妈招聘走开了。

  06

  过年后的家访和友谊的开始

  芭学园非常重视家园共育,为此班级老师们还特地来家访,根据家庭的情况给了一些建议。

  例如浩浩需要自己照顾好书包,外套,鞋子;丰富下浩浩的玩具,可以淘汰掉部分车子,因为对浩浩现在的成长没有太大帮助,用彩泥、画画、音乐教具等工作材料代替(这块我们践行得不咋样,浩浩淘汰了车子就迷上了乐高);帮助浩浩建立友谊,而且最好是班里的孩子。

  我们按照建议重新布置家的环境,也约了班里的孩子单独扎堆。浩浩逐渐有了他在班里的好朋友,浩浩非常珍惜这段友谊,所有的东西都希望和她分享,希望可以一直一起玩。

  但是浩浩有时也不太会维系友谊,还是容易自己玩耍忘记了好朋友,需要提醒他,不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偶尔在芭学园里邂逅小秦,小秦也惊叹浩浩的进步和变化,让我真的好欣慰。

  07

  成长的蜕变

  就这样,浩浩在芭学园度过了4-5岁这一年幸福的日子,虽然他可能还是满脑袋天马行空的孩子,还是有点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和解决冲突的孩子,可是在我眼中,他真的有太多成长和进步。

  孩子3-6岁是最重要的时光,选择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事,一定不要光看靓丽的幼儿园环境和丰富的外教师资。本质是选择懂得孩子,可以帮助孩子的老师。芭学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浩浩受伤的自尊慢慢被修复,变得开朗,懂得秩序和规则,也可以沟通和讲道理。

  家里的时候也不再是一个人玩,而是拉着我和他爸爸一起玩。课外的钢琴课,虽说还是班上最淘气的孩子,但家里坚持练习,在毕业演奏时也给了老师大大的惊喜。

  浩浩的自信也慢慢越来越强,热爱挑战自我,有次和爸爸带他出去玩,他蹭蹭蹭爬上一个土堆,大喊“柠檬柠檬,我们最萌”。我想在他心目中,柠檬班是他眷恋的归属。

  今年秋天开学他即将走过玫瑰门,升入彩虹班,舍不得和柠檬班的缘分,非常感恩东芝和老师们带给浩浩的爱和帮助。思来想去,文字是最好的表达,特此纪念。

  祝愿柠檬班越来越好,祝愿东芝、小魏、小汐、小玄、十一越来越好。

  希望芭学园将这样的爱和教育方式传播给更多做幼儿教育的机构,帮助更多孩子,更多家庭。

  文中提到的『成长的秘密-校园里的独行侠』是18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的第17集。

  《成长的秘密》和《小人国》为2006-2009年在李跃儿芭学园实地跟踪拍摄的纪录片,真实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里自由发展的状态,以及在孩子发展需要时老师如何给予帮助。

  查看李跃儿芭学园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点击左侧【跃儿教育】—【成长秘密】,能看到18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因版权限制,前12集的视频可以在公众号文章里看到,后6集需要去到腾讯视频观看,在腾讯视频官网搜“成长的秘密”即可。

  ? 只要关注教育,无论你是家长、教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均可报名全国教师培训。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相关珠海代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