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一 周纪一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魏国设置国相,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和你比较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吴起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吴起质问道:“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吴起默默不语想了一会儿,说:“嘱托给你啊!”
【材料背景】
1:魏国再一次置国相。
2:吴起与田文对比为魏国建设树立的功劳。
3:吴起以国事为重,而放弃一己私利与田文争执。
魏国在新一代君主下,产生新的国相,俗话说一代朝一代臣。
吴起为魏国建功立业,为什么没有当选国相呢?难道功高盖主了吗?所以魏武侯另选国相是为了制衡他吗?估计魏武侯玩了一个“只可制衡,不可掣肘”事件。
吴起在与田文经过三局对比后,新当选国相田文承让自己确实不如吴起,这里我们确实可以学习,田文避开锋芒,以免产生直面冲突,先承让他(吴起)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田文虽通过节节败退,告诉吴起他是魏国的大功臣,这里不免吴起听了很高兴,明面上打心里佩服吴起是个大人才,承认吴起在魏国的地位,这让吴起心里不免骄傲,最后吴起承让田文分析的正确。
好大喜功是人性之一,然而吴起当时没有因为一己私利,而正面与田文产生冲突,说明吴起是以国事方针大局为重,如果按照当时吴起在魏国的影响力,应该足以改变当时局面。
这里我们可以学习田文说话的水平,直接以最高级输出达到吴起心坎,做到孙子郑州我想做私人代妈兵法里面的“卑而娇之”让吴起听了夸张的妙言骄傲不已,于是乎在对话上吴起就输了。所以我们平常在与他人交流时,当两方观念不同时,尽量赞同对方的观念,然后慢慢再通过举列子把他的观念拉回到你的观念,这样才不会产生争执和正面对抗。
也可以学习吴起,在这里没有强烈表现好大喜功的人性,反观自己是不是平常也有好大喜功的态度呢?如果有从现在开始学习吴起改掉这个缺点。
作者申明:文章仅是个人的学习理解,如想进行更深入学习,请参考原著及官方解读资料。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洲助孕看到的,谢谢!
|